透过蒲松龄纪念馆的提前营业,看一座城市的内核

2023.08.24  

八月份以来,位于淄博市淄川区的蒲松龄纪念馆火了,不少网友慕名前来打卡。然而,网友们却发现,蒲松龄纪念馆正在闭馆实施蒲松龄故宅修缮项目。

于是,兴致勃勃赶来的网友喊话淄博:快点修!

也许实在是网友们太热情了,也许是“气氛已经烘托到这儿了”。7月31日刚发布延期开馆通知的蒲松龄纪念馆,仅过了两天,8月3日又发布公告,蒲松龄纪念馆自8月4日起部分对外开放,门票从80元直接改成免费。

透过蒲松龄纪念馆的提前营业,看一座城市的内核

提前营业后,据馆长介绍,8月4日至6日,三天接待游客两万多人次。从网上的相关视频来看,景区内人员密集程度堪比长城、故宫。

事情还不止于纪念馆终于开门了。媒体报道显示,淄博打出的是一套组合拳。

景区内,为应对客流高峰,馆方全体员工取消休假、全员在岗。开辟专向出口、增设六处线路指引牌,安排专人引导游客。为游客提供便民饮水处,免费充电、轮椅等服务,每天上、下午各有两场聊斋俚曲演唱、免费讲解服务……

透过蒲松龄纪念馆的提前营业,看一座城市的内核

景区外,当地开设了多条直通公交专线,积极策划多条以聊斋城景区为主要游览点的旅游线路,推出优惠政策,积极推介当地旅游资源……

免门票,服务到位,摆出架势要给游客一种不虚此行、物超所值的感觉,这种经营的方式显然很不走寻常路。

不少人感叹,淄博的流量绝不是“老天爷赏饭吃”,而是加持了满满的诚意和实力。

从淄博烧烤到蒲松龄纪念馆,一系列“很淄博”的理念和做法可谓一脉相承、一以贯之,这些值得我们思考。

比如,淄博对地域资源和文化的呵护、利用,积极在自己的拳头产品、优势品牌、独有资源上花力气、下功夫。

淄博对与游客“双向奔赴”的重视,游客的诉求是什么、网友的期待有哪些,因时因势积极回应、竭力满足,能早一天把游客请进来就不拖到第二天。

淄博对环境留人、治理留人的探索,人们来吃的是烧烤、逛的是故居,感受的却是这座城市的舒适度。出行便利吗?玩得舒心吗?价格满意吗?商家厚道吗?每一问题对应的都是城市治理的水平和能力。

透过蒲松龄纪念馆的提前营业,看一座城市的内核

淄博对绣花精神与协同作战的践行,为一个蒲松龄纪念馆,开设了从火车站和八大局市场直通的公交专线,推介当地其它旅游资源等,一如当初开通“烧烤专列”、设置烧烤定制专线公交、常态化开展守护淄博烧烤执法行动、质量检测全覆盖一样。

所有这些,淄博到底是怎么做到的?执行力背后的密码是什么?

透过蒲松龄纪念馆的提前营业,看一座城市的内核

众多网民认为:这体现了一个城市的治理和服务水平以及服务意识。淄博提供的是全流程的服务、是“一盘棋”式的服务。这就像一本“服务手册”,有一整套的安排和细节,且“手册”还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修正。有了这样的服务意识和能力,有了这样的“城市内核”,自然可以干成很多事。

接住流量、留住流量、吸引更多流量,把上上下下、方方面面的资源和力量调动起来、凝聚起来,把自身的服务和城市治理打造成一个文化IP,真心希望能有更多这样的城市。

(根据《工人日报》文章整理,图片据中新网)

- END -

724

文章评论